第152章 粮食,行军打仗最重要的就是粮食
即便这样,军粮消耗,劳役征发减少很多,但杨轩还是认为独轮车运粮太少,若有其他工具代替,无益于平添数营军士。
顺庆府到成都500余里,即便按照日行军40里(正常行军),也需要13天,在古代算得上远征,为此杨轩需要考虑改变军粮供给方式。
有人考证,湘军为何能够战胜太平军,通过水师运粮,建立水上粮道,如此保证粮草供应无虞。
中国南方河流纵横,水道交错,若能将粮食用运输船只载到附近渡口,建立粮道,如此运输距离不过数十里,可大大缩减运输距离,减少其中军粮消耗。
穿越之后,杨轩也曾考察了道路,虽然不像现代这样高速公路,柏油马路,普通公路四通八达,但这个时代也有自己的高速公路。
自战国以来,为了加强对地方控制,全国建立多个道如褒斜道、金牛道,米仓道,武关道,如此大道,道路宽约四五米,道路全部打夯夯实,方便人员通行,这可以说古代的高速公路。
在明朝的时候,洪武帝朱元璋不愧是农家子弟,游方和尚出身,在其执政之时,虽然将中国建成一个小农经济社会,但道路建设方面,还是实打实的。
朝廷、地方征发劳力,加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