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分卷阅读3

这首诗,表达了想见情郎又畏惧人言的矛盾心情,也表达了对父母干涉婚姻自由的不满。
    可是,我从头到尾,都没有看出这个姑娘表露过特别想见“仲子”的意思,我只看到了她的无奈。习俗禁止男女私下相会,她遵从习俗,没有主动去私会仲子,是这个仲子他自己跑来的,而且还特别不小心,总是被人看到,害的这个姑娘被父母说、被兄长说、被四邻说……明明是两个人的锅,最后遭受压力和指责的,只有这个“我”,于是“我”,只好写首诗,来告诉大家,我跟他说了,不要他来,不要他来,“我”真的是无辜的,你们别骂了……
    我甚至觉得,这个“我”,其实可能未必喜欢“仲子”,但是她又为什么要写一句“仲可怀也”?——划重点,“可”。
    《诗经》里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而我出生在唐代的公元624年,前后隔了有一千多年,那个“可”字,是不是“可以”的意思,我不得而知。就算这句话的意思不是“可以喜欢”,就是“非常喜欢”,我也觉得可能在喜欢的背后,隐藏了一丝无可奈何——仲子来了那么多回,被那么多人看到了,说自己一点都不喜欢他,有人信吗?
 <本章"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