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七一七 火器之争

司,以用舍刑赏还诸公论”,竟然没人觉得不妥。
    在徐阁老看来,皇帝只需“威福”,而政务却是诸司的,至于人事权和司法裁判权,更要“还诸公论”。
    崇祯皇帝是万历皇帝之后唯一一个有意识夺回政权的皇帝,但他能够想到的手段只是“换人”。国变之前十七年,凡五十相,破了大明的记录,敲碎了武将对文官重臣的依附关系。同时也失去了朝廷对军队的控制权。
    年轻的隆景皇帝借着国变的特殊时期,将军权、政权统摄一身,即便迫不得己放些治政之权给文官,但军权却是始终紧握不放。武官们有了皇帝的金大腿可抱,谁还去依附文官?
    携铳退役则是一个将举国青壮之人打上武人烙印的手段。让他们始终牢记自己的武人身份,哪怕日后进学,成了博士,始终不会忘记军旅生涯,不会忘记在军中受到的绝对忠于皇帝的教育。
    回到张友全的案子上。
    如果认为张友全应当杀人偿命,则很容易落入一个逻辑陷阱:当初若是不许携铳退役。哪里会有这等惨案?
    这也是内阁诸公有意无意希望听到的声音。
    张荏这个时候,终于知道手里的诉状是多么地沉重了。
    “胡闹,既然是军籍,一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