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零 东邻夜宴歌尚齐(5)
向西延伸的同时,南方的茶叶、棉布、丝绸让晋陕甘的市场上格外繁荣,因此换回了大量的蒙古人的羊皮、羊肉。使得蒙古牧民在经济生活上对大明形成依赖,也学会了等价交换诚实守信的文明原则。
与大明有血仇的蒙古人都开始不自觉地放下了敌对立场,原本就跟汉人站在一起的甘陕回回们更是紧密团结在地方团练周围,颇有些同仇敌忾的意思。
在明军还没有收复哈密卫的时候,棉花种植已经先一步前往了西域。这里日照充沛。土质适合,收获季节还不用担心雨水捣乱,正是种植棉花的好地方。西域边民一旦种植了这些经济作物,自然对大明形成了更强烈的生活依赖。
说到底,棉花是不能当饭吃的。
更不用说因为商路疏通之后带来道路修葺、桥梁搭建等基础建设的提升。
正是看到了这些好处,大明文臣才由最初的死命抗拒变成了如今的欲拒还迎。
大明国库看似为了北伐而大量失血,但实际上收获的各种利益,尤其是稳固西北边疆、各民族汉化,却不是几张钞票能够衡量的。
尤世威何尝看不到这点,所以无论如何缺兵,都不可能将北伐停下来,否则秦军、陇军、骑兵师等前线主力军非但不答应,就是地方守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