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群舒叛楚
相传在尧舜禹时期有个重要人物叫皋陶,舜帝时,他曾辅佐舜政,当上了大理之官,负责氏族政权的刑罚、监狱、法治事务,这个时期他制定了各种刑罚,因而皋陶被誉为中国的司法鼻祖。
舜死后,禹继位,他又帮助禹治水成功。因此,皋陶被称之为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
皋陶死后,禹为了表达对皋陶辅政的感激,就把今皖西一带封给皋陶子孙,有英、六、蓼、州来以及被称为“群舒”的舒庸、舒鸠、舒蓼、舒龙、舒鲍、舒龚等八个小方国。
楚国逐渐崛起后,群舒迫于楚国的威势依附楚国。
吴国与楚国虽属长江流域,但因地理位置相距较远,一个在湖北西北部,一个在江苏一带,各自**发展,互不相犯。但是,当楚国地跨江淮,傲视群雄时,吴国也已征服了周边众多小国,成了东部的一个势力雄厚的大国,吴楚两国势力开始在中间地带交汇碰撞。
吴国伺机北上,楚国则欲图中原,东渐北侵。群舒之地成为双方必争的战略要地,争夺群舒也成为吴楚争霸中原的战略需要。
群舒原迫不得已而附楚,但是,当楚穆王灭六、灭蓼,真正逼近“群舒”之地时,群舒之国开始出现恐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