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圆一章携民渡海施仁义 度前布局有善名
后,三娘也不担忧,如今还是地广人稀的北宋年间,山东路也可安养得下许多百姓。而这趟运回的百姓中,老年人口有两万多,妇孺就将近五万,其余便是些中年及青壮人口,三娘都分派各处安置,又开了许多屯田交给他们耕种。这些辽人许多都是北地汉人,他们在北地也是以耕种为生,还好汉人耕种的本事也没丢,分得田地后,也都能自己养活自己。
还有一些契丹人与其他部族百姓却就没有耕种的本事了,但山东路那里有许多矿场、码头、作坊,只要有一把力气,也能养活自己。是以不会耕种的,有气力的青壮都安置在矿场码头,气力小的,却安置在一些织布作坊、造纸作坊或是其他手工作坊内。
这些北地百姓长年生活在北地,也能吃苦耐劳,内里更有燕赵剽悍的风气,他们带来的那些孩子长大之后,便是很好的战士。将来北伐,他们也能做带路党和沟通当地百姓之用。
安置这些百姓,三娘也没操什么心,当年江南战乱,山东路就收容过数万江南逃难的百姓,朱武等人对这种事可谓是轻车熟路。随着山东路农商繁荣,人口激增,山东路的实力将更上一个台阶。
才安置完百姓后,莱州港那边又传来消息,三阮舰队返回了北边,他们又从江南接回江南方腊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