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弊端初显
有误”,不是别的,恰是民力问题。
漕运乃是国家运转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大夏历代帝王又都比较爱惜民力,不肯多征徭役,这就使得许多事情不能一道进行,要分个轻重缓急。
开凿江南运河自然是好事,江南是鱼米之乡,若是交通能够便利,无论是打仗、运粮还是运人都能方便许多。但东南运路的问题同样重要,急需解决——漕运转到关中,需经三门峡,此地水流甚急,水量又大,漕船想要平安经过,耗费的人力物力不计其数,粮食在转运的过程中也多有损耗。据说,每次经过这段路,上至高官,下至纤夫,无不要拜人鬼神三门,祈求平安,可见这段航路艰难到了什么程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历朝历代都想了很多法子,汉代开凿的漕渠无疑是重中之重,既避开了险峻,节省了时间和人力物力,甚至还灌溉了临近的田地。可因为战火,以及前朝特殊的世家政治,导致东南运路年久失修,无论是时常泛滥成灾的黄河,还是或因世家修建庄园而改道,或部分干涸的漕渠,都导致航路的不顺畅。哪怕大夏已经多次修缮过,效果仍旧不好,从洛阳运往长安的粮食,十能存七已经是天大的喜讯了。
朝廷为解决此事,想了很多法子,东南运路是要修的。最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