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余宝晨的未来道路(上)
瓦战役!”
“嗯,是这里……”余宝晨一边说着,一边调出电脑里之前存储的资料,“这一次呢,对手是……”
这一次,蒋玉成和余宝晨直接在一起工作,所以为了尽可能地加快工作进度,这回直接就是余宝晨口述,然后蒋玉成利用自己超快的手速把余宝晨说的东西变成文字:
“封建时代的会战,往往存在着某种“默契”——受限于武器的杀伤威力和军队的组织能力,会战必须在比较小的战场中进行,而兵力也应该尽量集中。不然的话,不要说燧发枪的杀伤半径无法控制广大的战场,分散的部队也极容易溃散解体。
所以像后来的战争中那种将几万人拉开十几公里长战线的做法当然是不可能的,交战的双方无法始终保持接触。换句话说,尽管占领需要将部队分散,会战却必须将部队集中。
因此只有用一种“你情我愿”的方式进行:也就是说,只有双方都愿意进行会战的时候,会战才能进行。如果一方觉得会战不利,而且形势又没有危急到非战不可,他们大可拒绝。
蒋方鼎(即主角)相信,殖民地兵团会接受会战:毕竟他们在兵力上占优势,不会惧怕与主动求战的共和军交锋……”
按照余宝晨的情节设计,这一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