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千三百六十三章 不同民情
的租金是一千,很可能大棚使用寿命到了,区里都回不了本,不过陈太忠在意的是授人以渔,农民们学会技术了,区里花点钱是应该的。
但是除了北崇,其他地方很难给农民们这么大的支持,海洲这里就是,除了省里要一点,市里出一点,还要农民自己再出一点——一亩移动大棚三千块,免三年租金,三年之后,每亩的租金为每年一千二。
这个条件比北崇苛刻了很多,但是地方不同,没有什么可比性,海洲本来就比阳州富裕。
可一亩三千,农户们的兴趣就不是很大了,多凑点钱,可以搞固定大棚了。
当然,海洲这么做,也不能说就错了,每个地方发展,都要强调因地制宜,海洲农业口儿上确实没钱,那就只能冲老百姓想办法了——海洲的老百姓,比阳州也富裕很多。
可是,北崇在推广大棚的时候,还搞了一系列的培训,先抓的固定大棚,后来见很多人没钱搞,才推出了移动大棚,一来是让农户们熟悉技术,二来也是帮他们赚取启动资金。
海洲的培训,就搞得很草率了,很多农户被发动的时候,都有一点疑惑——你们说这是好事,但是我把大棚弄回来了,该种点啥,又该怎么种呢?
可以种蘑菇、香菇、黄瓜、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