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信来了
小麦,以弥补这秋收的损失。
收了谷子,磨了新米,告别了青黄不接的寒酸——熬清稀饭、烙糠麦饼的日子实在难捱,杨泽贵和往年一样用新米饭和米酒祭拜了天地和列祖列宗,然后扛了一小袋去石崖里送给王神婆——杨桂勇那个赌鬼,到底是懒到颗粒无收。
到了晚上,淑菲和二姐疲惫地趴在那张书桌上,她们十分珍惜每天晚上仅有的两个小时通电时间,要在那十五瓦的钨丝灯泡下写下情愿或者不情愿的文字。淑芬的文字是情愿的,每一句话都寄托着她心情的变化,那本子里的秘密,已经由纪实的“流水账”演变成了寄情的抒情文。而淑菲的文字是不情愿的,如果不是害怕忙假过后聂老师的戒尺,她早就呼呼睡去了。
淑芬的文字从田老师再到富顺,而今逐渐转移到另一个男人身上,那个挥之不去的影子,不分昼夜地出现在她的脑海里。那日记里的“阿哥”,却永远听不懂她的山歌。请不要责怪这个十四岁的孩子,在那个懵懂的年华里,我们和她一样多情!
淑芬怀揣着她的秘密,无数次的想要向父亲提出,想要学门手艺,比如说学医,她已经请人帮她买好了基础医学知识的书籍,可是石桥的老话说“男不学戏女不学医”,就算是卫生院的女娃娃,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