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表态
派备补兵随行。
无论古今中外,为防止令正常国家闻风丧胆的军国体制的形成,对于军队往往是通过征调、作训和保障这三方面职权划分来实现三权分立制衡。这个原理在宋时既是枢密使、指挥使和转运使,在后世的共和国便是总政治部、总参谋部和总后勤部,便是在外国在道理上也都是大致相同的,差别无非是称呼和细微的方面而已。
明时最初是文武殊途,军队由兵部负责征调、由大都督府和后来的五军都督府负责作训、由地方卫所负责保障,军方的自由度较大,不必在供给上向文官低头。但是等到文官彻底压倒武将,五军都督府的职能被文官侵蚀,地方卫所的制度败坏,一切就进入到了国家稳定时期文官掌控一切——只要中央政府对武将的掌控能力下降,武将在地方上就会出现转化为藩镇的危险,崇祯朝的关宁军乃至末期的楚镇左良玉以及弘光朝的江北四镇、福建郑芝龙都是同样的道理。
陈文的新制度还没有彻底完成,很多部门的存在意义都是为了接下来的战事存在,陈文亲自负责军务,军务方面的各司细化,这样陈文才能如臂使指的应对各方面的威胁,尤其是他还有着更多不同手段的情况之下。
齐王府下属各司职权变动,地方上的官制却是无有变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