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二章 幕后主使
而且,即便是有人向官府举报了高利贷,官府也很少开堂审理,毕竟那些放贷的人与衙门里的官吏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后倒霉的只能是上告的借贷人。
况且古代的人们秉着“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想法,否则就会成为放贷人口中“忘恩负义”之人,因此即便是被逼得家破人亡也很少有人去衙门里上告,毕竟这是“你情我愿”的事情。
实际上,高利贷与普通民间借贷不同,并不是建立在“你情我愿”的基础的,如果不是被逼到了绝境的话谁会想着去借高利贷,这就使得借贷者站在了悬崖边上,而能用借贷来的钱成功的人可谓只是少数。
对于借高利贷而家破人亡的人,外界通常会用“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来评价,明知前面很可能是一条绝路但心存侥幸想要得以翻身,最终落得饮鸩止渴的悲惨结局。
虽然高利贷在民间盛行但大明的律令却严厉禁止,严家通过高利贷的方式强夺了赵老三家的军田,不仅破坏了卫所的军田制度同时也犯下了发放高利贷的罪行。
明太祖出身贫苦,除了对商人极度鄙夷外而且对高利贷的行为也是深恶痛绝,故而大明对高利贷者通常施以重刑,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借贷逐渐风起,官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