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9章 主炮的新时代
单炮重就达到50吨.
尽管秦铠为马尾火炮厂率先引入了套筒式加工工艺和英式紧固技术,不过,在这种跨越工程学,材料学,重化工产业的技术上,这时代缺乏的是指标性测量技术,能不能生产出大口径火炮,能生产出多大倍径的火炮,涉及到的可不仅仅是火炮厂的生产能力.
越大口径的主炮,就能在最短时间向敌人投射更大吨位的炮弹,这一点显然早已由秦铠灌输给了每一个中国海军的将领们……但是,炮膛口径的每一寸增加,都意味着发射药量几何级别的递增,对于炮管钢材的要求更是惊人的递增.
也就是在两年前,随着南洋重工高达30米的2500吨水压机落成,这座由最大构建达30吨的巨型机器,终于为火炮工业带来的超越瓶颈的契机,13.5寸的巨炮终于横空出世,而经过整整两年的不断试验,真正量产的海军舰炮终于搬上了北方舰队的武器平台.
当然,汉级战列舰装备的13.5寸主炮也并非没有遗憾,由于钢材品质上的瑕疵,最初生产的一门45倍径样炮,在经过50次的试射后导致爆膛的严重后果,这门主炮采用的是最为成熟的双层套筒技术,同时,还对炮膛关键部位进行了精密的铁丝紧固处理,但这一处理虽然强化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