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节 春和景明赶山会
和日用百货的摊位鳞次栉比;卖烧饼、包子、馄饨的饭棚,高声吆喝着招徕顾客;民间工艺品、吹糖人的、捏面人的、卖冰糖葫芦的、卖儿童玩具的……琳琅满目;唱戏的、说书的、拉洋片的、玩呜嘟嘟的,更使人流连忘返。逛千佛山庙会,成了济南人迎春踏春的一大乐事之一。
济南地势是南高北低,从城里到千佛山是步步上坡,过去庙会期间,许多“赶脚”的农民多在南圩子门外等待游客雇驴上山。讲好脚价后,游客上驴,脚夫一手牵着驴,一边吆喝着奔千佛山而去。也有年轻好胜的游客不用脚夫跟随,蹁腿上驴,一拍驴腚,小毛驴就朝山路走去。到了山根儿前,客人下驴,把缰绳往驴脖上一搭,毛驴会自动回到主人身边,准备再送下一位客人。
此时民风淳朴,从未发生过丢驴的事情。那时山根下还有许多“山轿子”供那些达官贵人或妇孺老弱香客登山用。山轿子状似老式的靠背椅子,椅下穿两根木杠或粗竹竿,一前一后两名轿夫抬着。之所以称“轿”,是在座位顶上以细竹竿为架,顶上覆一白布棚以作遮阳之用。以往抬轿人多为附近村庄的青年农民,庙会期间挣点辛苦钱补贴家用,不过现如今商会大量用人,济南本地做工的挣钱不少,谁也没工夫争这个辛苦钱,到时让鲁西南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