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百四十节 共和帝制或立宪

事实;但是,也正是为了这一目的,他又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准备将满洲租让给日本,这应该也是事实。

    所以问题的全部复杂性也在这里。我们当然不能因此而否定乔夫在近代中国史上的崇高地位,同样也不应该为了维护这种地位而讳言有关事实。但是,对于乔夫的卖国未遂行为,仍然有大量的人表示了崇高的看法。基本的意思是说,正因为他的行为是高尚的、动机是积极的、目的是出自公心的,因此他的行为即便是卖国,也是高是尚的。这就是很令人费解的话,为了个人或是一部分人的目的而进行以国家利益为抵押的政治交易,理所当然地是卖国行为,如果不在道德上遭到谴责,至少也不应该被称赞为高尚吧。如果乔夫这样的行为都被称赞,那么,是不是袁世凯(当然这个世道让他也没捞着当卖国贼的机会)、李鸿章签订实实在在的卖国条约而变成民族英雄?这套道德相对论,缺点、污点都成了优点,说来说去,不就是“成王败寇”、“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翻版么?哪里是什么道德评价。不过这种道德相对论有种致命的弊端,就是经不起暴晒,如果摊到桌面上来给大家伙细细端详的话,就啥也不用说了,卖国就是卖国,再卖的理直气壮大义凛然也还是逃不掉芸芸众生的唾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