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好大的一坑
?”
徐光启今年六十五了,闻言看了眼毕自严,而后才思索着道:“陛下,我大明的灾情,以‘大旱大涝’为主,对于洪涝,须治河为要。这其实并不难,难的是朝廷缺钱,用事的官员心不正。”
崇祯点头,道:“天灾人祸,祸上加祸,治河的事,需要朕与朝廷同心协力,花费大力气去做才行。”
这里面,确实没有什么技术性难题,治水,中原王朝有着数千年经验。
徐光启看了看崇祯,微微低头,又继续道:“若是抗旱,一是储水,二是打井,储水不难,难在长久。打井,也并不难,难在耗时耗力,耗钱粮。一口井,臣粗略估算,人力物力等,怕是要十两银子。”
崇祯微微皱眉,储水不现实。因为平时吃喝还好,关键是庄稼。
打井更不现实,并不是处处都能打井的,用井水灌溉不切实际。
徐光启看着崇祯的神情,又瞥了眼毕自严,道:“臣以为,若是治河成功,那么抗灾就成功了一半。”
崇祯双眼一亮,道:“卿家继续说。”
徐光启显然有腹稿,还是沉吟了一会儿,道:“陛下,我大明的民乱,起于天灾,酷烈于人祸。水灾若是能治理,那中原地区就能安宁,还可得百万顷良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