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巨国效应中的一只鲶鱼
变得没有多少真实的竞争力可言。
要不是国家一直在创造着各种条件,并且对国外的竞争企业在各方面进行了不少限制……你以为他们能存活下来多少?
………………
不过杨铸很清楚,华夏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显得那么“不争气”,除去巨国效应红利环境带来的麻痹作用外;更多的则是缺乏微观层面的鲶鱼效应倒逼。
是的,他们缺乏一条1V1,能真正能威胁到自己生存的“鲶鱼”。
或许有人会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引入了那么多外企,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目的不就是想激发鲶鱼效应么?
呵呵……
到了千禧年,华夏的企业数以千万计,国家放进来的外企顶天了就几百家;那些国内行业巨头在直接的竞争下或许感觉到了严重威胁,开始注重技术和创新起来,但是……那剩余的企业呢?
用他们的话来说:“天塌了自然有高个的顶着,神仙打架……关我毛事!”
于是在这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心态下,大部分华夏中小企业依旧遵循着过往总结出来的商业规则,在自己的三分半亩地里继续享受着时代的最后一丝红利,直到……市场环境悄然变化,成为那只被温水煮熟的青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