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分卷阅读38

“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因为周王室为姬姓,且周天子被称为“王”,因此周天子之女被称作“王姬”,但这不是正式的封号,仅是称谓,当时其他和周王室同姓的诸侯国,亦称女子为某姬。别姓诸侯国的女子,则很少称姬,但也是以姓称之,如:秦国延用西周制度,女子皆称姓,秦国王族为嬴姓,因此秦国女子常被称为“某嬴”,如怀嬴、文嬴等等。秦灭周后,王姬之名遂废。
    “公主”一词,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她的诞生与当时的婚姻制度有关。那时,周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时,不会亲自主持婚礼,而是让同为姬姓,且级别为公爵级的诸侯主婚。“主”就是“主婚”之意,所以因为是“公”(诸侯)主婚,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了。——《公羊传》曰‘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
    需要注意的是,当时诸侯的女儿也被成为“公主”,有的也称“郡主”。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秦朝后,对于君王之女的称呼或封号不详。西汉初期,皇女和宗女的册封、晋封、待遇逐渐形成制度,皇女称公主,诸王之女称翁主(或称王主)。后面各朝各代略有变动,但我们唐时,明确规定:“帝姑母为大长公主、帝姊妹为长公主、帝女为公主,皇太子之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