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0
半,考试内容也在不断加深,像很多第一场第二场考得还算轻松的人,到了第三场时便需要仔细思量后才能作答了,尤其是“墨义”题。
因为不像“帖经”那样有原文的标准答案,“墨义”考的是考生对于经义的理解。一般要求是,解释一些书中的名词或者对一句话进行简答,如果是读书不求甚解的人,那么要把“墨义”答对就比较难。
何文静从来不是只求文章能背诵的人,他现在自己做的注释笔记都有好几本了,虽然比不上那些大儒做的注释,不过要答对县试的“墨义”还是绰绰有余的。
第四场和第五场并称连覆,考试内容差不多,也是四书五经,不过与之前几场不同的是,后面考试的内容需要主观表达的越来越多。
其主要考察内容不再局限在书中的某一词或者某一句,而是一段一段的理解。考生在审题之后,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而且与现代的看题作文不同,这里行文都必须用一定的格式,而且要求对仗工整,文辞华丽。
何文静之前已经在主攻“策问”了,对于难度还低上一层的“经义”题答起来自然不在话下。
把答案在试卷上誊抄好,何文静长吁一口气。等他交卷之后,县试就算是考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