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诗词的真相
。
宋代是中国所有家具定型的一个最后时期。胡床,到宋代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坐的马扎是临时性的坐具,它有一个缺点,就是不能靠、不能倚。但是到了宋代以后,宋代人把它改造了。我们说过,宋代人非常贪图安逸,他希望胡床能更舒服些。这时的胡床吸收了圈椅上半部的特征,增加了靠背和扶手,这样就可以倚靠了。所以这时它的名字又改了,叫做“交椅”。称为椅,就必须可以倚靠。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唐代和宋代的诗词作品,就可以看出来胡床功能上的变化。比如刘禹锡洛中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狐相公:
借问风前兼月下,不知何客对胡床。
李颀赠张旭:
露顶踞胡床,长叫三五声。
“对”和“踞”是诗人对胡床的两个动作,踞,就是盘踞。
宋人秦观则在纳凉中说: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憩,是小憩;憩午暑,就是睡午觉。既然能睡午觉,就肯定能倚靠。诗歌中的这种细微表现能够明显看出来,胡床改为交床,交床改为交椅在功能性上的进化。
交椅有什么特点呢?首先是体轻。宋人陶谷在清异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转缩须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