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宋朝官制
万元——而当时北宋一个州每年上缴中央的财税为1万~3万贯。
此外,宋朝还设立“祠禄之制”,官员进行定期疗养,一切费用均由国家承担——如此优厚的待遇,使宋代官员很少有自愿致仕的,甚至有人为此不惜大肆贿赂吏部改年龄,以达到继续留任的目的。
所以,自宋神宗开始,朝廷开始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逼到年龄的官员退休:一方面对年满70的官员不予考核和升迁;另一方面,对自愿退休的官员加官晋级,并对其子孙可以“荫补”,即给予一定的官职但没有具体职务,甚至还优待其妻子。
高薪没能养廉,按照高薪养廉的思路,宋朝官员拿这么多工资,应该安分守己、恪尽职守才对,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以历史上著名的“花石纲”工程为例,就可以看出北宋官员并未因高薪而放弃任何一个可能发财的机会。
“花石纲”起源于宰相蔡京发现了一个叫朱勔的苏州人,此人精于园林艺术。
宋徽宗知道后大喜,于是在苏州设置了一个应奉局,专为皇帝搜罗奇花异木、嶙峋美石,用以建设皇家园林。
由于当时没有铁路和发达的载重汽车,这些花石只好通过古运河水运至汴京,十船称作一“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