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秋赋(二)
与其在转包“戴帽子”上动脑筋还不如是全力以赴的以催征为主。结结实实的替澳洲人征一笔粮饷上来才是。
“不过多少才好?”有人发问了。
“听熊首长的意思,是要把合理负担的部分放在里面一并征收。这就是三千‘公石’。”周七介绍道。
“这个少了。”要是只有这些,澳洲人还何必费事来包揽粮赋?显然他们是有极大期望的。
“没错,得翻个倍,澳洲老爷才会觉得我们爷们的本事。”
“这就得加耗米的数量,原来一石正额加收三斗肯定是不够用了。”内中颇有几个善于心算的人,马上就把数字算了出来。
内中一个叫“伞店小胡”的粮差道:“八爷!我看这事情如果只是一切照旧年的例的话,怕是捞不到什么大油水。”
给县太爷的一份好处要出在里面,澳洲人的“合理负担”也是一笔大数目,他们这伙人自然也想借着机会发笔小财。如果还是萧规曹随的按照往日的惯例办理,无外乎加多耗米上去。
加耗米固然不是大事,但是没门路的小户已经被加得喘不过气来,再勒逼也挤不出多少油水来,说不定还会找澳洲人去叫冤。大户自然是加得起的,不要说他们本身耗米缴的就少,还有许多私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