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青岛第一节要塞一
等防御工事。经过长达十余年的三期规划建设,到1914年,青岛要塞已基本建成。在前海一线,修筑了团岛炮台、台西镇(西岭)炮台、青岛(衙门)炮台、俾斯麦南炮台、汇泉角炮台等五大海防炮台;在市区主要山头上。修筑了俾斯麦北炮台、伊尔底斯北炮台、伊尔底斯东炮台和台东镇炮台(没有安装火炮),但除上述永久性海防炮台外,德军计划建设的一批炮台:在面对要塞的陆地正面的毛奇山(贮水山)、台东镇和面海的伊尔底斯山(太平山)等地的30余座计划安装有中小型口径火炮的临时炮台却没有修筑或者没有完全筑城。
这样,青岛要塞就出现了重海轻陆的特点。现在毛病来了。
欧洲以很突然的方式爆发了。总参谋部数次密电青岛基地加强戒备,戒备谁?当然是戒备与英国有着盟约的日本人。远东只有日本有足够的海军力量来攻击青岛。如果中国站在德国一边,德军有信心守住青岛。所以辛慈奉命加强对中国政府的联系,争取中国加入同盟国,一些给中国的优惠还是与辛慈商议后向国内建议的,但中国却拒绝了德国丰厚的条件,采取了中立。如果中国不抵抗日本的攻击,青岛就危险了。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中国人先于日本人夺占青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